冬日暖阳照古镇

2023-12-04 17:22 曾宪富 新华在线网
一一作协聂市采风纪实
                                
作者:曾宪富
       这几天温度突然间降了,但寒冬之时的太阳还是给人一种温暖之感,既不炽热,也不阴冷,适可出行的气候却给了我们再次走进古镇走进大自然的欲望。
       就是在这种祥和舒爽的氛围中,作协组织理事前去聂市采风,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我,脑海中总是构勒着创作的源泉,我知道,文学来自于生活里的细微之处,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最美风景。只有真正去领悟了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去捕捉了大自然中的精彩瞬间,才会有更多贴近生活贴近实情的文字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此次的聂市采风,作协准备很充分,对时间、地点、线路、人员车辆安排紧密合理,在这种无拘无束,清新淡雅中去走走看看,我想最后的收获是满载而归……
       聂市永巨茶业公司,对这家企业我们都很熟悉,作为一家有着多年生产茶叶历史的永巨茶业,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成了一个响当当的茶叶生产品牌企业。入企先品茶,作为写文人,我是深有体会的,每次来永巨,就让人感受到,客人来了有好茶的礼遇。我们围茶桌落座,轻声细语谈论着与永巨茶有关的话题,只见一茶艺美女,用娴熟的制作法,在短短的时间里将一壶热气腾腾的青砖茶煮后,又一杯杯地端给我们,看着独具一格的茶颜色,我们慢慢品尝,细细回味。喝过二三小杯茶后,公司办公室何秘书领着我们在院内行走,我们边看边谈,被公司茶文化如此浓厚所吸引,并纷纷投来赞许,一些理事还用手机将公司围墙上的人文美画一一收揽。独特的茶文化主题,突出了公司对以文化作传媒,弘扬茶历史,打造茶品牌的执着理念与创新举措,实令人为之赞叹。我们在慢步中亲身体验到永巨茶业的忙碌与清新,在公司办公区每层楼,每个工作室都是忙碌的身影,让这个全新企业更具活力,更显朝气。
走进同德源茶庄,一种肃静之感让我们放慢脚步,逐一观望,太多太多的古物饰品,令人眼花瞭乱,熟悉的陌生的,远古的近代的,雕刻的精凿的,原生态的仿造的各式阵列物,几乎是应有尽有,大到数百千把斤重的制茶模具、雄居府前庭院的石狮子、傲立横竖的麻石板,中到老床老柜、木船木盆,小到团团罐罐、亮笼煤油灯等等,让人驻足停留,构起对远古的呼唤,尽管今天已是盛世美颜,但怀旧之感仍然隐隐约约,不胜垂涎。
       从永巨茶坊穿过,我们又来到千年历史文化古镇一一聂市老街。行走老街,心旷神怡,两旁古老建筑依然彰显它的悠久,只是今天的老街已没有往日的喧闹,但我还是自然会想起1987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摄《巴陵窃贼》电影时的场景,小镇上的人们穿上演出服饰过了一把演员瘾。每当镇上有人说起这事,都会津津乐道,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会有拍摄电影电视的踪迹,我想珠影厂当初把聂市古镇老街作为是取景的首选,一方面既是考虑到剧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认为老街的现貌似如往日人间烟火之味。此事虽已过去了这么多年,就如远走高飞的鼓角铮鸣,你怎么也带走不了那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在老街的小巷,我们沿石板台阶走到河边,据说这是过去的一个码头,在古镇上中下三段老街上,就有多处码头,在那个年代,长江大堤未围筑,铁山嘴未修电排时,长江与黄盖湖相连,源潭河跟黄盖湖又是舌齿相交,百里河道一路顺流,武汉、南京商船不时在铁山嘴那逆水上行,径直来到这个千年古镇老街码头,把南来北往的人和货搭载到该来又该去的地方,从而让这古镇名气大升,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这个画面是可圈可点,也无可置疑的,我祖辈几代人都住在这里,每天都是开门见河,帆布船穿梭在这河面上,就如一幅壮观的江南水乡美景之画。
       今天的这条河清澈见底,停在河两岸边的条条竹排,静静地等候着划筏人撑杆荡悠,时而见鱼虾在水里游来游去,好不得意;时而见鸟雀在水面起伏翻跃,忘乎所以。我们在河边寻觅着吊角楼的影子,只是今天老街的建筑物大都少了那份气场,取而代之的是条石筑基的屋后护脚,以及苔丝缀满的青藤,连同小河边块块耕种的菜地,甚感老街又是一番人情风味。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的车继续沿最江公路行驶,在源潭进街口傍边直达位于街西处的“临湘市古松鞋业有限公司”,也就是常常在电视、在网络、在抖音、在国道广告牌上传得拂拂扬扬的“聂市布鞋”生产地。作为祖籍是聂市,生长在源潭,后来又合并为一镇的我,对于“聂市布鞋”我是再也熟悉不过,小时候常穿母亲给我们纳的灯蕊绒的布底鞋,不知多少个昏暗煤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给我们纳布鞋,看到母亲的手指被针头划出血,她用嘴一吸,然后又接着纳我心里就痛,可知脚下的一双布鞋,不知凝聚了母亲多少心血啊!古松鞋业生产车间并不是连栋连片,但生产设备还是较为先进的,只见有工人在对产品压边打包,一盒盒熟悉的“聂市布鞋”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也拿在手里,有的细细翻看,有的穿着拭拭脚,有的根据尺码和舒适感干脆掏钱买下,气氛在此刻也温馨起来,我仔细地观看车间的每一道工序流程,深感这一双双布鞋的制作过程是如何的精心打造,才铸成今天“聂市布鞋”这光环与舒适的点点滴滴。
       时间不经意间到了下午四点多,既然是来采风,那就要去山头地尾去走走,去看看冬天的风景,看万物皆有可能的变化,是继续含苞欲放,还是酝酿蓄势待发,或是就此打住冬眠,对这虽然各抒己见,但最终达成共识,那就是去看看与“茶”有关的事物。我们的车过了源潭大桥后,傍右手走堤直接开往聂市山河茶场,车在山河的乡村水泥路上慢行,冬日繁忙一点也不亚于春季备耕,通过冬修后的水库塘坝,更是旧貌换新颜,结实丰满的竹子从山顶顺势而下,装上车后便去了它该要去的地方,只等它的主人换回满满的钱袋。
       车行几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聂市山河茶场,也就是如今的龙泉山茶业,作为茶业法人,陈中良的湖南农业大学的结业证书特别抢眼,他中等身材,朴实的外貌,谈吐自如的表述,加之一手煮茶操作法,令人眼前一亮,正因为是这位五十挂零的中年人,凭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片茶园的痴情而守山制茶三十多年,不得不说这就是茶艺人出茶成名的最美诠释。
       我们在龙泉山茶业的茶道上边走边看,边说边照,方圆大小山头好几座,茶园面积已过1800多亩,规模不小,阵地较大,排列有序的茶树如匍匐的“战士”分布在这山头地尾,山不高,有茶则灵,尽管已进入了寒冬,但绿茵茵的茶枝嫩叶,丝毫未受风霜雨露的影响,依然盘驻各自地方,昂然自若,轻飘飘,忽悠悠。我们顺茶地沟沟壑壑,三三两两,前前后后,踏冬向山头前行,放眼望去,西边的太阳已钻进了鱼鳞状的白云中,给这个本是夜长日短的冬天增添了过早的黄昏来临,我们借此机会,选取各种地势,各个茶地,各个光线,单拍,双拍,三五拍,或集体拍,连同阳光,连同茶山与倩影来一次最美的会合,整理成册后,再把心里的文字全部收入其中,最后便成了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从龙泉山茶业基地的山坡上下来,陈茶艺师早就把煮了的茶水盛在十二个瓷杯里,挽留我们喝一喝龙泉山茶业制作的茶,盛情难却,我们端杯自饮,并不时地询问陈师傅,这茶是什么茶?他笑而答道:你们喝了就知道,尝了就能闻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怪不得有人说,这喝茶还真有个讲究,什么人制作什么茶,什么茶什么味,一句话:有茶业企业就有茶文化,有茶山的地方就有故事,有茶艺人的妙手就有茶的味道。
       从龙泉山茶业基地我们原路返回,在黄盖村源二组的大堤上,我按开车窗,望着堤坡下那一片熟悉的田地,我情到深处,感慨万千,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这片田地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记得那个时候队上十多户人家耕种着这二三百亩水田,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辛苦劳作,过着虽不是富有,但却很充实的日子,四十年弹指一挥,我的父母,我的哥嫂与队上的一些乡亲们都先后去了天国,今天我走在这条路上,却不见那些可亲又熟悉的身影,让人心生怀念,只望时间能倒回,与他们同耕共宿。
       短短的三个小时的走走看看,我们把此行当作是一次采风,把最美的风景留在书页里,一笔一画,慢慢去构勒,去回忆,去憧憬,想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想到人生最美的风景无处不在,我又有何而感到遗憾的呢?
       夜幕降临,街上的路灯都已亮了起来,我们的车穿街而过,今天的离别,也预示着明天的即将到来,只是每一次的邂逅,显得格外珍惜,格外宝贵,唯愿这天时地利与人和,才是真正的完美!
写于2023年12月2日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湘市消防救援大队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