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钱霆宗长/钱汉东·文

2025-07-25 02:27 钱汉东 中国发展报道网
怀念钱霆宗长

钱汉东

暮夏时节,热浪袭人。7月14日早晨,看到钱霆公子钱力骞发布在嘉兴钱会的讣告,得知好友钱霆宗长不幸离世,我大为惊愕。6月25日下午5点多一点,我还与霆公通话,他的声音清晰明朗,思路活跃缜密,他说自己身体正在逐步恢复,很快就会出院,希望今年秋凉时,能与我一起去海盐钱氏宗祠实地考察,我非常高兴。

我给霆公去电那天上午,在浙江省红船干部学院学习的龙游县文旅局领导徐华喜先生抽空去海盐钱氏宗祠参观,看到由我书写的国家非遗《钱氏家训》,非常兴奋,拍了图像传给我阅览。书写国家非遗《钱氏家训》是霆公邀我的,想不到拙书《钱氏家训》电子版发给他后,他豪气地将之做了整整一面墙,突显《钱氏家训》的文化价值。我从徐华喜先生发给我的图像上看到了自己的书作,很兴奋,故去电与霆公作了一番交流。

钱霆先生与嘉兴钱会会长钱一唯、儿子钱力骞参加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24年钱霆先生与作者在杭州亲切交谈

嘉兴海盐的钱氏宗祠

海盐钱氏宗祠展示的国家非遗《钱氏家训》

去年九月,由台湾钱復宗长主持的“第十二次两岸人文对话”盛会在杭州召开,霆公与其公子钱力骞一同前来。会议筹备阶段,我推荐霆公为大会发言嘉宾,他非常认真地撰写了发言稿,传我阅读,我阅读后又传相关主管单位审读,顺利通过了,霆公非常高兴。尔后,因为会议议程临时有变,取消了交流发言环节,为此,我深感遗憾。

最早认识钱霆,是在200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当时我正在文汇报社编辑文稿,总机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说大堂有位钱姓朋友找我。于是,我与钱霆在办公室第一次见面。钱霆个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讲活干脆利落,他开门见山地说,他看了3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拜谒钱王陵》文章(收入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拙著《四季青作家丛书---岁月留香》),对钱氏家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前他对家族文化重视不够。他又说自己是学理工科的,缺少文学修养,但想为家族做点事情,希望了解更多的钱氏历史。我感觉他是一个热心坦率真诚的人,于是我们开始有了来往。

霆公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他务实勤勉,与时俱进,我很敬重他。他想在嘉兴重建“清芬堂”,来沪与我谈了不少设想。这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纠葛,人家凭什么要给钱家人搞个纪念之地呢?受挫是在意料之中,但霆公百折不挠,他借助各方力量,团结宗亲,集思广益,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清芬堂”终于重建起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有幸应邀参加了“清芬堂”落成仪式,代表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及其他兄弟钱会致辞祝贺。霆公向钱家人介绍了“清芬堂”的来龙去脉,讲了先贤钱陈群及其母教子的故事,堪称“母仪天下”;谈到了钱陈群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往事;更提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在《南楼老人花鸟册》上御题:“清芬世守”四字,表彰钱氏家族……整个介绍如数家珍,不蔓不枝,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嘉兴市清芬堂及钱陈群塑像

清代文化名臣钱陈群的母亲陈书,是南宋名相陈康伯第十四世孙女,著名的女画家,她的《夜纺授经图》长卷,图文并茂,是劝学教子的典范。陈书不仅是画坛明珠,在她的引领下,嘉兴秀水钱氏开创了“秀水画派”与“秀水诗派”。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夜纺授经图》的内容,霆公策划在杭州钱王祠与临安博物馆举办陈书画展。画展举办时,我专程赶去观赏,霆公亲自讲解,大家在欣赏绘画艺术的同时,受到了深刻的人文思想教育,这是霆公在践行《钱氏家训》的理念,他一直都在默默努力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钱陈群的书画作品上,钤有一枚白文印章“吴越王孙”,这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拷贝后请上海的篆刻家治印一方。在书写比较重要的作品时,我会钤印此白文印章。如在上海中山北路3000号的“长城大厦”巨石碑上就刻有此印,受到钱氏宗亲的赞赏。我感恩霆公的牵线,感恩祖先给子孙带来的荣光,深感自身所肩负的责任。

上海市中山北路3000号长城大厦巨碑右下角“吴越王孙”印章

钱霆将他用心编纂的《清芬世守—南楼老人画萃》《清芬世守—秀水画派锦集》两本画册,赠送我鉴赏并收藏。书中的图文电子图档收集过程极为费力,作品分别来自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处。霆公动用各种关系,四处找人帮忙。他曾来电要我帮忙搞清楚北京雍和宮一副钱陈群书写的对联,说我是研究书法的考古学人,嘱我去实地考证一下。后我请文友一同去观赏,朋友中有位“上司”是雍和宮的活佛,故受到雍和宮领导的重视,找到了挂联的地方,虽光线有点暗,但拍了照片传过去,也算是完成了霆公的托付。后来,霆公专程去京,请摄影师重新拍摄,编入书中,可见他的一丝不苟。霆公还请台湾的钱復宗长撰文(其中序言英文稿亦是復公亲自修改定稿的),钱復宗长与我谈及这部著作时,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这是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见证。作品出版后,霆公满心欢喜,很有成就感,写了一首诗给我作为纪念:“烟雨楼上君臣和,耕织图前书诗屏。三百年来古今谈,且待春光万朵芳。”

钱宗保先生诗书祝贺钱李仁先生百岁华诞,右为钱霆先生,左为钱一唯女士

钱李仁宗长德高望重,曾任中联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是国内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嘉兴钱家人的骄傲。去年是钱李仁宗长百岁华诞,霆公因身体欠佳,几度住院治疗,但他始终关心着李仁宗长的祝寿之事,一些细节也考虑得十分周到,实在令人感佩。霆公嘱我用毛笔为李仁宗长题词,还要署上拙名。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于是题写匾额“李仁百岁”及祝寿对联 “行可楷模年称德;老于松柏岁长春。甲辰仲秋钱汉东敬题”。据说李仁宗长对来自钱家人的祝福,非常高兴。李仁宗长为人厚道,口碑很好,过去我在北京采访时,《人民日报》的朋友如是说。十多年前,他来上海专程到我供职的文汇新民报业大厦看望鄙人。我时任上海钱镠研究会会长,与常务副会长钱振华兄、秘书长钱武东兄等人在报社43楼宴会厅宴请李仁宗长,彼此聊叙甚欢,他讲述的不少生动有趣、鲜为人知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们还聘其为本会名誉会长。

慎终追远,寻根问祖,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道德追求。霆公用心用力做的另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霆作为宋代会稽郡王大长公主的后裔,对天台会稽郡王陵墓修复十分重视。北宋末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时,大长公主是宋仁宗的女儿,她已72岁,国难当头,她变卖家产,全力支持抗金,她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一个站出来请赵高宗继位。会稽郡王钱景臻,据说率兵与金兵苦战,最终战死沙场,英名流芳。钱霆听到清朝钱泳所画会稽郡王陵墓的诗文、墓碑题字、墓图被拍卖,十分感慨,曾想方设法欲将其买回来,最终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但他收集到了作品的珍贵图录拓本,并将其完整地发表在嘉兴钱会会刊《清芬世守》2021年第一期上,还撰写了《子孙千万计,遗泽岂能忘一一天台凤凰山会稽郡王暨大长公主墓址考》的文章。新昌的钱军安兄有志于弘扬钱氏文化,为会稽郡王大长公主文化陵园的恢复奔走呼号,他深情地告诉我:钱霆为帮助台州宗亲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历史,赠送了这期会刊100册,让钱光升宗兄转送当地有关领导与族人学习,为修复会稽郡王陵墓造势。除了提供历史上的图案外,钱霆还为修复陵园献计献策,提议发动大长公主的后裔来参与筹建,同时亲自帮助天台宗亲修改会稽郡王陵墓修复的倡议书,其中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富有启发性。应天台宗亲之邀,我为“会稽郡钱王墓”题写了碑文,钱霆看到碑立起来的图片高兴地说:碑先立起来,慢慢地创造条件,恢复原墓风貌,最终建成会稽郡王大长公主陵园,给后人一个交代。他还说等身体好一点,去天台拜祭会稽郡王大长公主,言辞切切,听者动容。

天台会稽郡王大长公主陵墓

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申报《钱氏家训》为上海非遗、国家非遗,钱霆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钱运春宗亲的怀念文章已有表述,不再赘叙。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指出:“知富贵之有尽,不若文章之长留矣。”钱霆宗长为弘扬钱氏文化,写下那么多文字,做了那么多的实事,声名远扬,深得钱家人的赞许,他无愧于先祖钱王的后裔,是钱家人学习的榜样。赋小诗一首,以示怀念:

从来积善有余音,修德何须论浅深。

但看祠堂香火盛,仁风长抚族人心。

好人霆公一路走好!

钱汉东简介:

钱武肃王37世孙。祖籍浙江诸暨,始迁祖为嵊州市竹溪村。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上海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名誉社长、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上海市新闻出版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总干事,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钱镠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现任联合国世界数字经济组织数字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钱汉东应邀为中华四大佛教名山题匾书联,为屈原故里、采石矶太白楼、东坡赤壁、陋室铭遗址、西施故里等700余处名胜古迹题匾书碑,为上海中共一大、四大会址惟一题匾者,被誉为当代文人书法家。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冰心散文奖,2013年荣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榜首,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9年荣获诸暨市首届十大最美乡贤。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