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新冠疫情下死里逃生的林蛙产业代表——东北林蛙养殖大王张朝亮

2022-04-06 11:39 知县 网络

访新冠疫情下死里逃生的林蛙产业代表——东北林蛙养殖大王张朝亮

7a4321414cd06208fdb8befeb718a88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养蛙人,他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走进大学校园的天之骄子;他曾是最年轻的局长;他曾当过报纸执行总编辑;他被评为吉林市首届养蛙大王;他曾五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他曾任全国蛙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林蛙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吉林市长白山生态农业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他是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兼职教授;他是东北林蛙养殖新理论创建人;他与袁隆平等一同被收入中国知名专家大典;他创建了吉林市朝亮长白山林蛙养殖场。他从手捧铁板碗的政府官员到养蛙界泰斗,再到商会会长,再到产业保卫战的勇士。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他的执着与坚持更令人惊叹与敬佩。让我们走进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一、抛下跌饭碗 重走人生路

1983年,21岁的张朝亮毕业于吉林林学院后,回到了家乡吉林省磐石县(现在的磐石市) ,先后就职于林业局和政府办公室。1985年,由于表现出色,年仅23岁的他就被破格提拔为该县的特产局副局长,成为该县当时最年轻的局长。在这个岗位上,张朝亮一干就是6年多。1990年,张朝亮调任吉林市特产局食用菌公司经理。1995年,张朝亮被调到吉林市江城日报社任第一任《多种经营报》执行总编辑。

1999年,仕途一帆风顺的张朝亮辞职了。这一消息让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无法相信和理解。因为凭借着他的能力和为人,其仕途之路无疑是不可限量的。很多亲友劝阻他:你为什么要离开?你在这儿干几年,以后当个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不是很容易吗?你这可是扔下公务员铁板碗到了企业呀!

当记者问其为何放弃公务员这条路时,张朝亮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笑着说:“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不会逆转,今后只要有能力在哪儿干都行。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实在不行我卖冰棍,走得比老太太还快,嗓门儿还高呢!”

而在众多的农业项目中,为何偏偏选择了养林蛙呢?对此,张朝亮告诉记者:当初选这个项目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养林蛙必须要钻进大山里去。之所以要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而一头钻进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话还得从他当特产局副局长时说起。有一次,在对各县工作大检查时,张朝亮来到了蛟河市一个普通养蛙户家里。这个养蛙户从700元钱做起,发展到年收入15万元。当时,这件事对张朝亮的震撼非常大。他的心中埋下了养殖林蛙的种子。

1999年,他毅然辞去公职,带着仅有的2万元资金开启了他的养蛙之路。

d9c4065a3bf6deb66e1801487af2187

二、变身为养蛙专家

谈起养蛙之路,张朝亮坦言可谓是一路艰辛。

因为最初资金短缺,既雇不起人,也买不起设备,甚至租都租不起。于是,无论是修蛙池还是盖房子,他都自己亲自上阵。而在林蛙养殖上,尽管学了些养蛙理论,但到了实践中,他还是成了一个外行。

根据原有的养蛙理论,林蛙是非常好养的,一生不需要打针和吃药。蜊蚪的养殖要用小池浅水。按照这样的理论,张朝亮精心设计了养殖方案,开始了养蛙之路。结果,这样的方案非但没有奏效,还造成了大量蜊蚪和幼蛙的死亡。别的养殖户养殖的蝌蚪都能长到1克重,而他的蝌蚪只有0.7克,由于还面临着水中害虫以及鱼甚至老鼠的侵害,后来林蛙得病大量死亡。面对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张朝亮开始查资料、找专家。结果却不如人意。

于是,善于钻研的张朝亮开始了自我研发之路。因为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其中的艰难可想而之。第一年,张朝亮买来了药品投入到池中,结果蝌蚪上下翻滚,顷刻之间,一池蝌蚪全部死亡。结果以失败告终。第二年,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执著的张朝亮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埋头钻研。一年又过去了,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无解,但在探索中张朝亮竟然找到了不少问题的根源。第三年,已经摸索出一些门道的张朝亮重新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终于成功了!蝌蚪病治好了,吃蝌蚪的害虫被药死了,无公害的老鼠药找到了,蝌蚪养殖最新方案形成了。

实践证明,业界原有的那套养蛙理论并不那么严谨。在张朝亮的系统总结下,一套全新的养蛙理论诞生了.这套理论可以将蝌蚪单体重提高70%到100%,蜊蚪成活率提高一倍以上。这套方法包括改平方米为立方米计算放养蜊蚪数量、大水面深水养殖蝌蚪,水窖越冬法、改单团蛙卵回捕率为单位面积回捕率等一系列行业养殖中的非常专业的原则问题。张朝亮还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药,既能杀死所有吃蝌蚪的害虫也能治好所有蝌蚪的病。这是一套与业界原有理论截然不同的理论,张朝亮也因此成为中国林蛙养殖新理论的创建者,由他参与主编的林蛙养殖书已成为大学参考教材和养蛙人的理论依据,由他参与编写的国家林业局的《东北林蛙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已在全国得到应用。张朝亮还因此被誉为养蛙界的“袁隆平”,与袁隆平等一同被收录于中国知名专家大典,并多次接受包括中央电视台以及台湾电视台和香港电视台在内的多家电视台的专访。

三、打造林蛙产业“帝国”

如果说张朝亮从一名公务员成长成为一名专家令人惊叹,那么他从一名专家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更令人钦佩了。

张朝亮认为,要成为企业家就必须有眼光,而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1994和1995年,在学会了养蛙,并获得较好收益以后,他开始扩大企业规模。2004年,他收购了位于吉林省舒兰市的第二个蛙场,2005年,他又将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北林业局的4个蛙场收入囊中。后因精力有限,舒兰市和黑龙江的两个蛙场被转让出去。现在,张朝亮拥有的4个蛙场总面积接近90平方公里的全国特大型林蛙生态养殖企业。

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张朝亮丝毫没有忽略品牌建设。他不仅创办了吉林省第一家林蛙研究所,同时还注册了“朝亮”牌和“远黄金”牌两个林蛙油商标和一个“朝亮”牌活林蛙商标。并且。他还积极申报含金量很高的认证。经过努力,他的两个林蛙油商标双双获得了“中国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保证产品”,并同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际展览会金奖”和“国际林博会金奖”。他的林蛙养殖场也被评为《中国林蛙养殖示范基地》和全国唯一的《林蛙养殖十佳示范基地》。现在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蛙油已被香港和新加坡大企业所认可,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他的“朝亮”牌活林蛙已销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都市。现在,他又申请办理了林蛙油和活林蛙的出口手续至此,张朝亮已完成了从林蛙养殖、技术研发到林蛙油精加工的全产业链的布局。一个以科技研发为先导,以大规模实体养殖为基础,以品牌建设和产品出口为目标的林蛙产业帝国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

四、从企业家到商会会长的升华

在常人看来,集专家、教授和企业家于一身的张朝亮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然而,热心的张朝亮还是承担起了更多责任:他曾担任了全国蛙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曾担任吉林省林蛙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吉林市长白山生态农业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对此,张朝亮有自己的感触:在多年的商海拼杀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单打独斗的艰辛与孤独。抱团发展,互利共赢,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愿望,更是很多企业家共同的诉求。于是,张朝亮率先发起成立了吉林市长白山生态农业产业商会,并在商会中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说:“商会就是一个平台,是老板的家,商会就是要改变老板单打独斗的局面,为老板成长和与政府、与市场对接提供服务的组织。我自己在多年的商海拼杀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不想让那些小老板再苦苦挣扎,很想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他们,帮肋他们成长是我的另外一个人生使命。”

五、产业保卫战

2019年末和2020年初,正当全国人民欲迎新年之际,一场令全世界都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一时间全国不知所措,寻找疫情源头成为焦点。然而,个别专家在没有科学证据之前,仅凭个人臆想就断言疫情是来自中国的野生动物,并有意指向中国人工养殖的果子狸或竹鼠等野生动物,全国人大便出台了关于全面禁养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林蛙产业岌岌可危,就在产业命悬一线之际,张朝亮出现了,他带领养蛙人打响了林蛙产业保卫战的第一枪。该战役是从《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这篇文章的发出为标志打响的。这篇文章发出的时间确实是在风口浪尖上。因为在发此文之前,已有19位专家(其中包括原北京大学校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区主席等在内的1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为由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全面禁止食用和养殖野生动物。当时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法学专家告诉了张朝亮泰山压顶的严峻形势和不甚设想的后果。而他们几个写文章的人多是全国蛙类委员会成员。在发文之前,委员会领导曾三令五申说,上级让他们提高政治站位,不让他们发声,一定要谨言慎行。而他和团队经过讨论,认为行业已经命悬一线,不发声必死无疑。尽管他们知道,这19位专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威名显赫,在国家层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的人,别说19个人联名,就是一个人给中央写信,都可能被高度重视。而他们这帮无名之辈这个时候发出与19位专家观点相反的声音后果会怎样?很可能是难以预料的严重。但,苟利蛙农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是他们经过研究,决定不经任何人批准,后果由他们个人承担!文章用蛙类委员会公众号发出。为了尽量不影响别人,他们都是署的个人名。但文章发出后,迅速引发强烈反响,很多正义之士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转发评论;后来极端保护组织发现这篇文章后,事情出现了反转,极端保护者断章取义地上纲上线,欲拿此文大作文章,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引起了巨大风波。据说都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但领导看后认为不仅文章没毛病,而且说文章写的很好,这才停止了调查。这时极端保护组织发现,蛙类委员会为三级协会,违反了民间组织相关的法规,他们向国家民政部门投诉“中动协”违法成立三级组织。于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因为违法成立三级协会而被民政部问责,因此国家林业局和中动协不得不将包括蛙类委员会在内的17个三级协会全部撤消。蛙类委员会被撤销以后,极端保护组织认为灭掉林蛙产业可以大功告成了!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虽然委员会被撤销,但人还在!于是,卸下枷锁的他们轻装上阵,采取了暗里继续维权的行动,写了很多文章。当时他们非常清楚,极端保护组织在紧盯着他们几个人,尤其是紧盯着张朝亮。这些人为了把林蛙产业整黄的罪过嫁祸于张朝亮,就连《瞭望周刊》登出采访张朝亮时他说了一句“林蛙全人工养殖很难成功”的话,都被极端保护者用来大作文章。说张朝亮认为林蛙很难人工养殖而可能被砍掉了,在全国网上大肆宣传。而为了保护张朝亮,他写的很多文章都没有以他的名义发出。尽管如此,极端保护者还是知道他在发声,于是让原蛙类委员会领导及与他个人关系很好的专家和他说,让他停止保产业行动,不要再发声了,绝对不允许再用委员会的名义发声!甚至威胁要起诉张朝亮!而他的回答是:“请转告领导,我们已经不是蛙类委员会成员了,我们不会打委员会的招牌,违不违法都是我们个人的事儿了,不用领导为我们担责!为保林蛙产业,我们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于是,他们的维权材料源源不断地发出。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纪委、中宣部、广电总局、记协、中央电视台、国家安全部、信访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都接到了我们的材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瞭望周刊》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或电话采访。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个内参材料用了他们的素材。当时有人和他说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支持林蛙产业,林蛙产业可能保住的了,而他则说:这并不意外。因为他不仅知道韩部长看到了他们的材料,还知道有中央更高层的领导也看到了。虽然张朝亮已经知道了国家动向,但没有正式文件发出,不知道会有何变故。因此他告诉养蛙人,要以红头文件为准,任何人的表态都不是最终决定。结果这时恰恰又出了插曲,极端保护组织也知道了国家要保住林蛙产业的意向,于是有20个专家在农业农村部征求“把部分蛙类划归水生动物管理”意见结束的5月8日前,再次向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上书,要求砍掉林蛙产业。结果事态反转,多位知情人士都告诉他说产业要保不住了!只能药用不能食用了!而此时张朝亮说:凭什么呀?我不认!凭什么美国的林蛙让吃让养(农业农村部刚刚公布,美国青蛙和牛蛙让吃让养,而这两种蛙都是蛙科林蛙属的一种),而中国的林蛙就不让吃不让养?于是张朝亮组织了2017人也给韩部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语言可谓用到了极致!连绝不让新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历史重演!”这样的话都用上了!而在产业保卫战中最惨烈的一幕当属为反驳《林蛙黑色利益链下的生态炸弹》节目所写的《东北十万养蛙人绝不背中国病毒黑锅,绝不允许无良记者替特朗普诋毁中国》一文。极端保护者们为彻底打死林蛙产业想尽了办法。他们利用手中有舆论话语权的优势,在中央电视台上做了十期题为《新冠疫情下请远离野生动物》的系列报道,意在配合美国等反华势力将新冠病毒嫁祸于中国的野生动物。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节目不仅没打死林蛙产业,反而帮了养蛙人的忙,极端保护者所做的这十期节目还没播完,国家接到了《东北十万养蛙人绝不背中国病毒黑锅,绝不允许无良记者替特朗普抹黑中国》的投诉信。结果还没等到节目全播完就被下架停播。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迎来了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草原局关于保留林蛙产业,并将其划归农业农村部,按水生动物管理的文件的出台!产业保住了!他们赢得了林蛙产业保卫战的胜利!

现在,吉林和黑龙江省又发生了多地多起有组织、有领导的地方林业部门违法违规侵害养蛙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因此,张朝亮又带领养蛙人发起了第二次产业保卫战,现在,第二次林蛙产业保卫战正在进行中。很多违法违规的做法被他们发现并正在通过各种渠道递交给党和政府。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张朝亮这样人的带头人,他们的第二次产业保卫战一定能成功,林蛙产业一定能迎来应有的辉煌!

张朝亮说:“尽管我付出了很多,但我觉得自己又找到了另外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使我体会到了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人生快乐。”

他说:“思路决定出路, 道路决定命运,脑袋决定口袋。我要通过我的努力引领和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才是我的人生使命。”

至此,我们从张朝亮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创业者、一个专家、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会长的境界和情怀;

看到了他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魅力;

看到了他充满汗水和令人钦佩与心酸的奋斗史;

看到了他光芒四射、绚丽多彩的人生!

欢迎查看《张嘴说林蛙》他的微信公众号

和他的电话: 15244270150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