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采用“五分法”建好全科网格

2022-05-06 17:54 王丹 环球网

娄烦采用“五分法”建好用好全科网格

娄烦地处吕梁山腹地、汾河中上游,是太原市下辖县。县域面积1289平方公里,有3镇4乡、14个社区、10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9.12万人。

娄烦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诞生地,晋绥边区红色政权最早建立地,是贺龙、王震、张宗逊等党和军队领导人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是红色革命老区。境内云顶山被誉为“太原的青藏高原”,“高山平湖”的汾河水库是山西最大水利枢纽、省城太原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是集山区、老区、库区、生态功能区一体的边远小县。

基于上述县情,娄烦县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采用了“五分法”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更好地服务山区、老区、库区、生态功能区建设。

1

建好用好普通网格

一是发挥好“政治”的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派驻党建指导员50名,149个城乡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形成了党建引领网格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积极开展“送法上门”服务,网格员上门发放普法宣传手册和开展普法宣传率均达到100%。积极构建“网格员+警员+司法助理员”的治理格局,组织开展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日教育宣传活动,网格内反电诈宣传入户率达到100%,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达到91.66%。

三是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以建设“法治、平安、和谐”网格为主线,村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发挥“两会一队”和“乡贤五老”作用,倾听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教育引导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米峪镇乡国练村还成立了老武调解室,网格长和网格员通过讲好小故事、讲清小道理等方式,把政策融入实例,深入浅出地对群众开展普法教育。

四是发挥“自治”的强基作用。大力推进“技防入户”“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等自防互防措施,创新“联户联防”机制,基本实现了“问题处置不出村,矛盾风险不上交”。

五是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广大网格员走进百姓家中,加微信、留电话,建立“连心卡”,打破村级治理的“硬塞障碍”、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在静游镇上静游、下龙泉等村,还试行了智慧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年内实现所有网格、所有住户综治监控设备全覆盖。

2

建好用好红色网格

(红色网格)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搭建的党员先锋岗,进一步细化“乡镇党委 —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骨干党员户”的“红色网格”组织体系,全面整合单元网格内的各种资源,选任有威望、有担当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担任网格长,政治素质强的机关在职党员和村第一书记担任网格指导员,还雇用原文物旅游局局长李国成、原县党史办主任张宪平等 4名地方史工作者任 兼职网格员,不断挖掘当地红色资源,鼓励网格内住户因地制宜创办“红色旅游农家乐”。 全县已经在静游镇峰岭底村、米峪镇乡米峪镇村、娄烦镇城北村、盖家庄乡南峪村、天池店乡孔河沟等村创办红色网络35个。

3

建好用好库区网格

汾河在娄烦境内流域面积达880平方公里,娄烦环保工作,对于汾河水库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娄烦镇、静游镇、杜交曲镇地处汾河水库周边,肩负着守护“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光荣使命。为此,县委政法委在给上述三个乡镇划分网格时,适当扩大地域范围,做到无缝衔接。在网格长和网格员选用上,注重吸纳热心环保事业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志愿者。三个乡镇17个行政村共选用网格员和辅助员62名。对所有网格长和网格员全部发放了《关于建立环境资源保护多元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汾河水库库周网格化巡查发现问题处置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汾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管理的意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奖励办法》等有关资料,并开展了生态环保专题培训。

4

建好用好矿区网格

在尖山矿区和太原煤气化公司龙泉分公司,分别建立了专属网格,同时依托尖山社区和太原煤气化公司物业分公司,按照家属居住楼宇,设立小微网格15个,聘用分管安全生产的矿长为网格长,15名矿区安全管理员和离退休干部为网格员,向职工及家属不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尖山矿区网格成立了党支部,建立10个辅助网格,分别组建1个党小组和1支志愿服务队,构建起了“支部书记联系委员——委员联系党小组长——网格党小组长联系骨干党员——党员联系居民户”的金字塔式网格党建体系,绘制标识出网格内重点对象、重要领域、关键部位的“红网”地图,提升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5

建好用好易地搬迁网格

针对易地搬迁村原村落留守人员少、搬迁户居住分散的特点,将253名留守人员并入附近行政村网格管理,搬迁到县城居住的8520人划入居住地网格管理。同时按照原村落建制建立了易地搬迁移民数据库,详细登记每一易地搬迁移民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实现了迁出地清、迁入地清、现住址清。【转自太原政法信息】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