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发展报道网 > 资讯 > 正文

浊漳河畔的乡村蝶变 ——长治市襄垣县“建设五好两宜”和美新乡村工作纪实

2025-08-05 18:41作者:田尚巧 程子豪  浏览:
       “修路、修下水道、暖气、污水处理,这些村里进行的基础设施改造,对咱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用得着的好处,在村里,生活水平的便易程度也大大提升了,桩桩件件都是摸得着的实惠!”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村民姚来生指着家门口新铺的柏油路感叹道。


       姚来生的话语,既道出了当地村民对和美乡村试点建设的切身感受,也是襄垣县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建设的生动缩影——通过创新机制与科技赋能,这里正加速迈向“五好两宜”的新图景。

       作为山西省2023年以来唯一入选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中“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襄垣县依托“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资源禀赋,以“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地区乡村振兴的“襄垣样板”。
 
上下联动,发出乡村振兴最强音
 

       建设“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这项工作,襄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他们迅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具体推进中,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推进专班;在镇级层面,为古韩、王桥两镇各配备一名四级调研员,专门负责和美乡村工作,分管领导除每月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外,还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到村到工地,现场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了项目推进有人管、项目建设有人盯。

       襄垣县委书记李瑜分别于2024年7月7日、7月16日、7月25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试点村庄发展规划的汇报,听取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关于试点10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农村污水治理设计方案汇报。2024年11月1日还专门召集县四大班子领导、全县各部门单位一把手、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门听取了试点村庄发展规划汇报。在“干些什么”上,汇集全县专家意见,对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把关定舵,为做好襄垣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2024年7月12日,襄垣县委书记李瑜带队,赴河南安阳参观学习低空经济;6月13日至14日、6月18日至20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河南鹤山区、山东曲阜市、安徽歙县、浙江建德县等第一批开展试点试验工作的县市参观学习,2024年11月27日至30日赴江苏苏州、浙江桐庐参观学习低空经济、数字乡村等,进一步开阔了思路眼界,明确了工作方向。

       襄垣县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县财政局、县发改和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王桥镇、古韩镇等相关部门研究具体实施项目建设方案,参照先进经验,结合襄垣县实际,对实施内容详细推敲、讨论,多次组织设计院就项目如何干深度谋划,确保各项目建设方案精准有效。

       上下联动,形成一盘棋、一股劲,发出建设“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的山西最强音。

两镇十村,浊漳河畔展新图
 

       襄垣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浊漳河的西、南、北三大支流在这里交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襄垣县建设和美乡村的有力依托。

       在浊漳河南源,西源河大桥东西两侧的生态湿地碧波荡漾,白鹭翩飞。襄垣县总投资8253万元,进行了浊漳南源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通过实施筑坝截水、水质净化处理、水系连通、水生植物种植等建设,形成了约10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使水质稳定改善,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生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显著增强。该项目不仅改善了浊漳南源流域生态,更筑牢了防洪屏障,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沿浊漳河两岸,古韩镇的东北阳村、北底村、八里庄村(小垴村)、南里信村、甘村;王桥镇的洛江沟村、西山底村、五阳村、天仓村、米坪村这10个村庄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在浊漳河流域形成一片乡村振兴再升级的示范区。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人文等特征,襄垣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有效途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他们把十个村庄分为三类示范村建设推进,分别是:宜居生态示范村团(北底村、五阳村、天仓村),沿浊漳河两岸规划建设,统筹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宜业生产示范村团(洛江沟村、米坪村、西山底村、南里信村),培育发展特优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发展;和美生活示范村团(八里庄村(小垴村)、甘村、东北阳村),重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留得住乡风乡貌、记得住乡韵乡愁。

       他们把重点投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4大类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2615万元,通过“创新建管机制、创新组团发展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四项机制,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条主线,做强智慧农业与高端设施农业和低空经济飞行活动及保障产业两种业态,培育精品龙头农业示范区、农村低空经济示范区、全域数字乡村治理示范区3个示范区。利用2年时间,使试验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向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实现全覆盖,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达到100%,综合文化室覆盖率达到100%,村均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的目标砥砺前行。

       10个村庄,总面积约40.86平方千米,5511户农户,16313人在和美乡村建设的乐章中,成为时代新曲的一个个动人乐符。

基层管理,数字化综治赋新意
 
     
       地方要发展,基层管理是关键。襄垣县在狠抓乡村发展的同时,始终盯紧基层管理的核心,他们在原有数字乡村平台的基础上,增设硬件设备,拓展平台功能,整合乡村治理核心数据资源,建立数字化综合治理平台,完善乡村一网通办,提供一站式乡村治理政务服务,构建乡村党建引领与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1+4”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党建引领乡村赋智赋能项目和基层网格治理能力提升项目,围绕群众关注民生领域,重点推进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文化戏曲、移风易俗、公共服务代办“五个进村”。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一室多能”作用。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基层网格治理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内容为:因地制宜划分村级网格,优化网格设置,建强组织队伍,完善运行机制,推动网格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全科网格”全覆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创建“和美平安示范村”。

       “过去通知个会,要挨家挨户地跑。现在用‘天翼云播',一分钟全村都能知道。”襄垣县王桥镇西山底村党支部委员马俊萍在数字指挥中心熟练操作着系统。“数字乡村”智慧平台融合智慧党建、信息发布、乡村治理、网格管理、法律服务等模块,不仅支持党务、政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有效促进田间地头、防火防汛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我们全面强化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安排专项经费1100万元,其中投入342万元用于建立和完善‘一主五有'长效管护机制、‘一约三制'日常管理机制。推进试点村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项目,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襄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襄垣县坚持建管并重,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护机制同步设计、同步落实。发挥村民自治动能,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良好氛围。

       他们积极探索建立“一主五有”长效管护机制:“一主”就是确保农民的和美乡村建设主体地位,“五有”就是规划有目标、管理有制度、管护有队伍、考核有标准、资金有保障。编好一部村庄规划,发动村民广泛参与,人人建言献策,户户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民意,联系村情实际,结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标,因地制宜编制好村庄规划。设立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壹基金”,按照“村集体筹大头、村民参与出小头(每人每年一元钱)、财政适当作奖补”模式,长期积累,良性运转,对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提供有效资金保障。

       健全完善“一约三制”日常管理机制:“一约”就是完善村规民约。“三制”就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环境保洁积分制,村级组织志愿服务制。建立“一约三制”积分兑换超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洁净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创建评比活动。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为基层工作提升效率,全面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夯基垒石。

聚焦民生,乡村美化描新图
 

       走进洛江沟村,纵横交错的柏油路、整洁有序的排水管网、明亮温馨的太阳能路灯,勾勒出乡村新图景。襄垣县和美办主任李庆峰介绍道:“试点项目聚焦民生痛点,着眼于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和村庄美化亮化。”襄垣县在10个村庄同步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完成给水管网改造62579米、污水管网61262米,新建雨水管网963米、修复雨水边沟26983米,河道清理及护岸修复1360米,农户电网改造70120米,弱电线路入地28736米,道路改造面积达381190.9平方米。

       村庄美化亮化项目涵盖村庄入口整治14处、广场绿化19处、公园提档升级23处,整治改造面积达128564平方米,其中铺装67466平方米、绿化61098平方米,并安装太阳能路灯1133盏。

       “以前下雨天污水横流,现在管道通了,路也平了,晚上路灯一亮,村里和城里没两样!”洛江沟村村民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

智慧农业,乡村振兴添新能


       襄垣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拓宽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以智慧农业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在重点林区古韩镇东山,智能无人机巡护系统每日可完成8—10个架次巡航,实现林区全覆盖巡查。“无人机可相当于20名护林员的工作量,尤其针对复杂地形优势明显,可以轻松飞越。”古韩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人员马鹏程说。

       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是襄垣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子项目,按照“一体化设计、平时性积累、应用式拓展、装配式服务”的思路,着力打造以低空经济数据为基础的新型产业类型和数字化产业链条,全力构建全县低空经济生态圈。

       他们针对农作物植保、防火治理、物流配送等领域,以智能化、无人化为切入点,依托先进低空管控和运营体系,融合高效消防巡逻、快捷物流配送、智慧作物保护和水污染监测等多元应用场景,辅以专业化技能培训,打造和美乡村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工程。

       5G智慧大棚内,电子屏实时显示作物生长数据;物联网鸡舍自动调节环境参数;无人机在田野间精准作业……在襄垣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已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建设智慧农业的生动注脚。

       他们在十个试验村部署农田小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生长环境实时监测终端、虫情监测仪和无人机等硬件设施,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数据采集;软件方面则包括“数字农情一张图”、数字农田管理展示系统、耕种管业全流程风险识别与智慧决策系统等功能模块,旨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王桥镇建设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对大田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为大田自动化管控提供准确数据;滴灌网络并实现自动化浇水灌溉管控及远程自主管控,实现饱和灌溉,做到节水灌溉;无人机站网络覆盖,通过实施无人机多光谱分析,确定庄稼长势与缺陷分析,并让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肥与农药喷洒等;他们还规划实现图画式种植,将大田种植与美丽乡村景色画卷结合,供游人观赏。

       同步提升改造米坪村16栋温室大棚,总面积19536㎡,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智能报警、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搭建智慧大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现场、手机远程和远距离大数据中心三级管控。

       在洛江沟村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肉鸡数字化物联网+智能养殖场项目,年出栏550万只肉鸡;处理畜禽粪污10万吨。

       “智慧”的科技动能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襄垣县委县政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勇敢追梦、担当有为。(田尚巧 程子豪 黄一婷)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