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屯留经开区:新质生产力成发展核心驱动力

山西康辅利仁医学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入驻屯留经开区标准化厂房。作为专注于康复辅具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山西康辅利仁医学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将医工结合理念注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技术在于融合生物力学与材料学创新:采用透气性强、轻便易清洁的医用高分子材料,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脊柱侧弯矫形器、关节康复支具等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其3D建模、数字化裁切等技术应用,将传统康复辅具升级为“精准适配、舒适便捷”的智能产品。
在资源对接上,企业与长治医学院共建“医工融合创新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康复技术科研,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实现技术与人才的双向赋能;与本地医院合作,为产品临床应用开辟场景。在市场拓展上,探索通过政府搭桥,将产品纳入学生体检、基层医疗等公共服务场景,加速技术成果落地。
山西瑞赛格:固废焕发新价值
作为一家肩负国企使命的资源循环企业,中国宝武·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山西瑞赛格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深耕金属废料加工与报废机动车拆解领域。该公司研发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并构建了覆盖“点—站—场—中心”的四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其100万吨废钢加工项目与3.5万辆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形成强大合力,90%以上的车体材料实现循环利用。
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碳储备和碳交易提供“五流合一”的可靠凭证,推进碳排放、碳资产的市场化,激励企业减排,推动“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的实现。回收、加工、物流全过程智慧化、可视化,助力循环经济产业高效、透明、规范运行。即使是废油、废电池等危险废弃物,亦通过严格的专业渠道实现无害化处理,杜绝二次污染。
2023年,瑞赛格公司废钢加工量达到927万吨,标志着规模化运营与精益管理带来的巨大效能飞跃。瑞赛格公司完善、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桓鼎产业: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山西桓鼎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致力于破解煤基固废难题,投资10亿元打造工业固废高值化低碳利用产业园,开启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新篇章。在屯留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矸石堆积如山的背景下,山西桓鼎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等科研院校,搭建起深度协同的研发平台,聚焦全固废工程化应用、零碳园区建设等关键技术,目前已获国家专利授权36项。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各类工业固废约300万吨,产值预计达20亿元,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道路建设、市政建设、军工及新能源等领域。这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的环境难题,推动固废利用产业向高值化、低碳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鼎轮储能:能源革命的技术突破
鼎轮飞轮储能电站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飞轮储能电站,年调频里程达300万兆瓦,通过实时调节电网中的调频电源的有功出力,解决区域电网内具有随机特性的有功不平衡问题,有效平滑出力波动,提高电网稳定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快速调节资源,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该项目不仅更带动了本地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吸引了多家配套企业入驻,让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形成集群效应。
太行药业: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
前身创建于1970年的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依靠科技创新破局,通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关,现拥有96个中西药产品生产文号,产品覆盖抗感冒及清热解毒类、心脑血管类、胃肠消化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且多元的产品线。其拥有6个国家中药保护品,国家专利21件,现代中药领域专有技术十余项。在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中,该公司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药品成功中选。
在太行药业的智能化车间,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严格遵循GMP标准,保证每一批药品的安全与疗效。在制剂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从药液灌装到最终包装的全流程质量监控。智能灯检机的应用则解决了传统人工灯检的主观性问题,可识别玻璃碎屑和纤维杂质,检出率大大提高。
从康辅利仁的智能人体康复到瑞赛格的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从鼎轮储能的电网平衡到太行制药的老树新枝,屯留经开区让不同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成长,这些企业如同一个个节点,被招商引资的红线串联成网,共同构成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孙洁 程子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