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岭南灰塑,领略花都文化魅力》
近日,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灰塑逐梦实践队踏上了广州花都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探寻岭南灰塑文化之旅,他们的足迹遍布花都资政大夫祠、广州陈家祠、广东迎宾馆、永庆坊以及西关一带。
资政大夫祠静立广州花都,作为清代祠堂典范,是沉默的时光守护者,也是团队调研首站。青石板路光影斑驳,窗棂花鸟纹样鲜活,与庭院绿植相映;屋顶脊饰、山墙墀头间,200余片灰塑如建筑珍宝错落分布。在这里,团队成员被灰塑深深吸引,细察工艺细节,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着灰塑保护传承事宜。
随后,团队来到了广州陈家祠,陈家祠素有岭南灰塑“活化石”之称,其灰塑遗存之丰、技艺之精,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步入祠内,目光所及皆是惊喜——从正门牌坊到厅堂屋脊,从山墙墀头到廊柱楣板,超千片灰塑作品如同立体的“岭南民俗画卷”徐徐展开,题材涵盖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花鸟瑞兽,每一片都凝聚着清代工匠的极致巧思,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展现了岭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了灰塑在不同位置所蕴含的不同寓意。
不止于此,在广东迎宾馆,团队感受到了灰塑技艺的现代创新活力。这座融合岭南园林风格与现代酒店功能的建筑,将灰塑元素融入大堂穹顶、走廊壁饰等现代空间,其中“岭南四季”主题灰塑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既保留传统色彩体系,又解决了传统灰塑易开裂的问题。“传统技艺要活在当下,必须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迎宾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在与调研成员交流时表示,这种创新尝试已吸引众多年轻游客关注,成为非遗“破圈”的新路径。
此次实地调研,让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岭南灰塑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团队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成果整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灰塑,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 马振允 黄君钰 胡润元 冀常凯 曾华娇 辛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