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科学家范维乾论中医学千年不衰的秘密

2023-04-24 14:43 编辑 未知

弘扬中医劳模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

著名中医科学家范维乾论中医学千年不衰的秘密

为了贯彻实施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决策,作者提出了“中国式中医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外部因素,营造了史无前例的利好形势,外因促进内因,内因则是守正创新的决定因素。中医学千年不衰的内因则是它的规律性。对此重大问题,迄今无人回答、无人研究、无人知晓。

 

 

第一个规律性:中医学的主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头一条,认为客观世界是物资的,作者谓之物质性。《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张介宾说:“器即形也,凡万物之成形者,皆神机气立之器也…宇者,天地四方曰宇”。老祖宗首先肯定了人体是具有形体结构、占据时间空间、处于运动状态的物质(器)。作者谓之时空性、恒动性。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张瑞生《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63页)。普遍联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和核心,是一切科学的母科学。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中医学的经络学是最显著的普遍联系。表与里、上与下、左与右、升与降、肺与大肠、“肾上连肺”、心与火、脾与湿等等,这些都是黄帝们(坚守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们)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运用到人体生命之中的实例,作者谓之“联系性”。公共交通之左来右往,农贸市场之摊位摆放、办公教学行政管理之规章制度等等,这是“有序性”。月经逢月必来是最明显的人体“有序性”。中医学有一个“疏肝理气”的治疗法则,它理的这个“气”就是有序性障碍时产生的病气。所谓疏肝理气就是恢复有序性。

 

 

作者将中医学的辩证唯物主义高度归纳为“十六条”,即物质性、统一性、矛盾性、时空性、联系性、系统性、凝聚性、层次性、社会性、恒动性、可变性、多样性、稳定性、实践性、自然性、有序性。比如夏季容易发困、不思饮食,认为是暑湿气候影响了人体的“脾胃运化”功能,因为老祖宗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贴合一体的,他创造的中医学才是“天人合一”的真正的“自然科学”。中国科学界却将之排斥在自然科学之外,对此严重阻滞“中国式中医现代化”的行为,作为华夏主人公的黄帝们岂能麻木不仁,听之任之!什么是“自然科学”?必须由黄帝们重新定义。

 

 

大家要问,辩证唯物主义是近代西方哲学家提出的理论,几千年前的老祖宗怎么知道?把辩证唯物主义归之于近代西方,归之于个人,这是一个误解,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它是宇宙万事万物亘古就存在的规律性。河图洛书、易经八卦、中医学,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近代西方人可以探索揭示辩证唯物主义,黄帝们几千年前将辩证唯物主义活学活用到人体生命科学之中,为人类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大书特书地宣告世界科学界!

第二个规律性:中医学的智慧想象

西方医学对人体的认知是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当然要进行实验室研究。而中医科学对人体的认知是联系性、有序性、恒动性、自然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就像俯瞰公园,中医学看公园的全貌,看公园与周围环境和人文科学的关系。西医学则将花朵的样貌乃至其分子结构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中医学是人体的宏观科学,西医学是人体的微观科学。

宏观科学的中医学必然遵循十六条之“联系性”,于是一个新概念就油然而生,它就是生命状态,简称生命态。生命态不是某一个或几个脏器组织的功能,而是它们在普遍联系下产生的全身性、集体性的生命现象。众多的白细胞是一个普遍联系的集团,它在休闲、巡弋时是“肾藏精”生命态,对侵入人体的外邪发生反应而激活时,就成了“精化为气”的生命态。不仅分子细胞层次有生命态,整个人体也有气象万千的生命态。比如,此人面色萎黄,乏力神疲,不思饮食,语声低微,中医师认为这是气血两虚、脾胃虚弱生命态,予以辨证论治而获得痊愈。西医学的切入点是结构和功能,中医学虽然涉及到了结构与功能,但它的切入点不是结构与功能,而是生命态。这是两者分道扬镳的关键所在。

限于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医学没有走解剖生理学的微观研究之路,反而走了普遍联系的宏观研究之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具体讲就是大脑的智慧想象之路。所谓智慧想象,乃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之物质运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钱学森称为“思辨式论述”的研究方法。凡人类之国家、社会科学、系统科学,其研究方法无不是“智慧想象”。因为智慧想象,才有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振兴农业等。智慧想象离不开微观的调研或实验室实验,微观升华宏观,宏观“拿来”微观。比如,氧化和酶的促进作用是西医学的微观成果,现在要将之拿到中医科学的“胃主腐熟、胃热消谷”之中,就会诞生守正创新的“胃热主氧化、主酶的催化”的新理论新医学,一个包容西医学、领先西医学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级、尖端的人类医学科学傲然屹立在东方!

中医科学真的没有实验室研究吗?它的实验室是全体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不休、并且在人身进行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的“人体自然实验室”。岂是小白鼠之实验室能够相比?经过全体中华民族身体的检验,创造了领先世界的体现中国特色的东方科学!可惜被西化派埋在尘土之中,不为人们认知。这是对老祖宗之中华文化的数典忘祖!

第三个规律性:中医学的民间性

我国自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优良传统。这是说,知识分子精英是管理国家和管理人体的人才,因为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也是社会和国家。知识分子精英管理中医,是必然遵循中医学规律性的学术性问题,最忌长官意志的干扰。因为长官意志必然有个人观点和变化莫测的政治因素,往往会违背中医学的规律性,或者好心办了坏事。比如,认为西医学是先进科学的化身,要“用西医改造中医”,就是极其错误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精英们,将民间口传心授传下来的中医学,总结为纯理论性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则将之活学活用到临床治病中,创造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辨证论治。此后,金元四大家、明清时期众多的中医前辈们前赴后继,补充完善了辨证论治体系,才有了我国独特的“古中医”。这些由知识分子精英组成的民间“良医”们,在没有长官意志左右的前提下,用毕生精力自己出钱研究中医,没有任何工资奖金和名誉,这是无私奉献的中国精神!民间郎中李时珍用毕生精力和财力撰写了《本草纲目》,谁给他了一文钱?

虽然民间中医也有为朝廷服务的,但他们都是为了生计或迫于权力,位于基层民间的人民大众才是主要服务对象。中医学的药物不是化学合成,而是大自然的草木和矿石。因此,中医学的性质是百分百的民间中医。民间如水,中医如鱼,二者是鱼水关系。

第四个规律性:辨证论治

前文谈到中医学的切入点是能够肉眼观察的生命态。比如,患者胃脘部有堵实不空的自我感觉,西医检查可能无异常,但中医学则认为这是“胃脘痞满”的病理性生命态。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态是“吃”,不仅仅吃食物,病毒病菌侵入人体这是被动性的“吃”。人体的应对措施是“胃主受纳腐熟通降或消化氧化排泄”。食物、病菌病毒,都是非人体自身物质的外源性异物。对于食物,通过“脾胃主运化”,将之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对于病菌病毒这些异性蛋白(病邪),也要通过“脾胃主运化”使之消除、排出而消灭之。诸位看官,此时此地的中医学,已经是中医拿来西医的“中国式中医现代化”,它将西医学割裂为互不相干的所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合二为一,诞生了“脾胃主运化主肃杀肃清主氧化”的中国式中医现代化的人体互联网科学!

因为人体的生命态是表里内外互通互联的可以肉眼观察的现象,或者说内部生命态具有外部体表的“投影作用”,可以“以外揣内”,判定健康状况。此人爱感冒发烧,且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这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生命态,予以补中益气汤类健脾益气方药治疗之,提升了免疫力,咳嗽恶寒发烧症状得以治愈。生命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症状(病理生命态)到了明天就会有变化,中医师的职能或行医伎巧在于扑捉锁定即时生命态,经过智慧想象,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谓之辨证论治,正确称呼应该是辨态论治。生命态的不断变化,决定了辨态论治不能脱离患者、脱离临床。师带徒及知识分子精英不离患者不离临床的辨态论治行医模式,就成了中医学赖以生存的规律性。

第五个规律性:中医学是杂学

所谓杂学,也就是集多学科于一身。知识分子精英,就是多学科或杂学的代表。他们无障碍地热爱中医,就创造了集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于一身的以杂学(多学科)为特性的中医学。自学成才和师带徒的知识分子精英是中医科学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

西化派用西方标准界定的“科学”去衡量和判定中医“杂学”,以“不科学”制造了千古冤案。今天我国要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要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将知识分子精英的重大作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为中医学的“杂学冤案”昭雪正名。

第六个规律性:坚决取缔西化

中国科学界的主人公不是西方科学,不是代表西方立场、观念的西化派,而是黄帝们及其中华文化、中华科学!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壮士断腕、关云长刮骨疗疾的断然措施,取缔西化派!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这也是中医学的第六个规律性。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