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金 养老无忧——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的温暖变革

2025-06-18 14:13 九曲黄河、孙荣 本网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宛如一位充满智慧与担当的开拓者,以创新为笔,饱蘸民生的浓墨,精心绘就着一幅令人瞩目的发展新画卷。尤其是在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径这一关键领域,王爱召镇立足本土实际,以无畏的勇气大胆实践,成功打造出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土地养老”模式,为当地的老人们铺就了一条安心、舒适的晚年之路。

王爱召镇,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总面积达655平方公里。它下辖20个村、226个社,户籍人口有21582户、52677人 ,常住也有7787户、17186人。这里拥有43万亩肥沃的耕地,广袤的田野上,玉米茁壮成长,那饱满的身姿是大地给予的馈赠。猪牛羊等牲畜年存栏量达40万头(只),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自在生活,成为农牧民生活的希望。还有那世界储量最大的芒硝矿藏,静静地沉睡在地下,储量高达68亿吨,仿佛是大地珍藏的宝藏。

王爱召镇其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库布其沙漠,沙丘连绵,宛如金色的海浪,展现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奔腾而过,带来了丰富的泥沙和生机,滋养着这片土地。哈什拉川、母花沟、壕庆河也穿境而过,它们就像一条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王爱召镇的每一寸土地。这里人文历史悠久,素有“东藏”之称的王爱召就坐落于此,它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王爱召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探索农村养老与土地资源利用结合的漫漫长路上,南红桥村率先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回首2020年,南红桥村深陷困境,科学种田技术推广艰难,规模化经营仿佛是遥不可及的梦,亩产收入的提高更是困难重重。然而,村党组织就像一盏明灯,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党支部 + 合作社 + 公司 + 农户”等模式。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农民们怀揣着希望,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开启了规模化经营的新篇章。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入股土地面积从最初的700余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到5100亩。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土地矛盾纠纷也逐渐减少,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稳步推进,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如乌云般悄然笼罩。这些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需要悉心的照顾,他们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在土地托管的基础上,实现老人托管、以地养老,成为王爱召镇基层社会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

王爱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关乎民生的问题,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指导南红桥村积极探索,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土地养老”之路。

在夯实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基础方面,南红桥村可谓用心良苦。他们引导留守老年人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将老人们房前屋后零散的土地精心整合起来,由村委会集中托管并进行股份折算。老人们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就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收获了保底收入和入股分红,这些收入成为他们养老的坚实保障。同时,利用村集体土地在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建设养老服务中心,这里配备了餐厅、宿舍、医务室、活动室、蔬果大棚等功能区域,统一供暖、统一管理。老人们在这里,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能够就近养老,享受着温馨与安宁。此外,引进龙头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合作社占股40%、农民占股50%、养老服务中心占股10%的比例进行年底分配,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运营的难题。截至2023年,南红桥村已有168位老年人参与土地合作经营入股,亩均增收约600元,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到6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这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满满的幸福与希望。

为了盘活老年劳动力资源,南红桥村推行“积分养老”制度。这一制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老年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大门。农户的劳动贡献与积分挂钩,有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户参与温室大棚生产管理等工作,他们辛勤的汗水都化作了宝贵的积分;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的子女亲属出工出力也能获取积分。这些积分既可以折算分红,也能在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兑换养老服务。村里实行积分卡管理,年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分红时,一并结算养老服务费用,让每一份付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提升养老互助和管理效能上,南红桥村村委会成立“一会四部”。“一会”即“双托管”工作委员会,由村党组织书记、包社“两委”成员、合作社负责人、党小组组长组成土地合作委员会和老年人养老工作委员会,他们就像一群守护乡村的卫士,分别负责土地合作管理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四部”包括土地合作部、养老管理部、财务积分兑换部、监督事务部,将村里有威望、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村民组织起来参与乡村治理。大家齐心协力,大大提高了养老互助水平,让乡村充满了和谐与友爱。

王爱召镇的“土地养老”模式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就像一首和谐的乐章,奏响了乡村发展的美好旋律。一方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民自愿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就像为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的华丽转变,带动了农业节本增效。另一方面,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减少了土地矛盾,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推动了农村养老的可持续发展,让老人能够“就地养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此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村党组织在土地整合、养老服务中全程参与,发挥核心作用,将生产要素有效组织起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解决了农村养老难、土地效益低等问题,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成为群众心中的坚强依靠。

展望未来,王爱召镇将围绕“六个突出抓好”工作要求,秉持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发展惠民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推进统种共富扩面提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项行动。他们将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乡村环境品质,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耕耘者,在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镇、富裕美丽和谐王爱召的征程上奋力书写新的篇章。王爱召镇的“土地养老”模式,不仅为当地老年人带来了幸福晚年,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乡村振兴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宝贵经验,成为乡村发展浪潮中熠熠生辉的实践样本,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和美好未来。(九曲黄河、孙荣)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