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君山,不能忘却的记忆
君山区是一方红色热土,作为革命老区(县)和红色苏区(县),伴随着祖国母亲的成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胜境名区”“洞庭明珠”,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了高品质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追寻毛泽东、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君山留下的革命足迹,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我们永远不会忘却。
——贺龙筹办的开荤菜
这个故事发生在1928年1月今君山区万际顺老宅。当时,贺龙一行10余人受党中央委派从上海乘船到达岳州反咀,即万际顺老宅。
并在万际顺老宅商讨在荆江两岸开展年关暴动事宜。周逸群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贺锦斋介绍了本地情况。其他也谈了各自想法。有的说自“马日事变”后,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这里的群众情绪低落,也有的说:“现在年关,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还哪来心思去闹革命”……贺龙灵机一动,立马站起身来说:“有了,刚才不是有人说连饭都吃不上,沮丧吗?土豪劣绅们搜刮的民脂民膏多,生活肯定不错,那我就给他们上一道荤菜”。“荤菜”何意,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大家都会意地笑了。贺龙又接着说:既然大家都统一了思想,明天我们出去打探情况,看谁先发现“耗子洞”。通过侦查和打探,发现贫苦农民杜文清被当地土匪肖仪卿(人称“棒老二”)打伤后卧床不起,贺龙叫人送去一袋大米、5块银圆。杜文清非常感动并主动揭发:岳阳县堤工局局长李克拔(诨名李霸天)与匪勾结,祸害乡里。贺龙听后非常气愤地说:“好!明天老子就找这个耗子算算账。”第二天正好是正月初一,贺龙和周逸群将自己打扮成土豪劣绅的模样,并以拜客身份找到李霸天家。李霸天见贺、周一行,以为是他的上司,便点头哈腰上前恭迎。贺龙带着讽刺的口吻说:“李局长,年过得怎样,年货足不足?”李霸天谦卑地说:“托您的福,还比较充裕。”“你家是充裕了,可老百姓家却是一贫如洗呀”。贺龙边说边吹胡子瞪眼。李霸天见这架势不对,以为是军痞来劫财的,于是叫人托出一茶盘银圆说:“军爷,请笑纳”。贺龙见状“嘿嘿”一笑说:“老子今天不是找你要钱的,而是要你命的”边说边掀开风衣从腰间掏出手枪。李霸天吓得脸色苍白,没等贺龙把话说完,拔腿就跑,连滚带爬地向后门方向溜去。贺龙也毫不客气“嘣、嘣”两枪,将其击毙。他怕这件事连累当地的群众,就用李霸天身上的血在鼓壁上写下“杀尽天下土豪劣绅——杀人者贺龙、海涛(周逸群)也”。并指挥游击队员将李霸天家里的年货,鸡鸭鱼肉等通通分给了周围的老百姓。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贺龙的开荤菜,是这么的有“味道”。消息传出,荆江两岸的土豪劣绅无不胆寒,惶惶不可终日。
——周逸群智斗白匪
周逸群,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创建人之一。
1928年受党中央派遣,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开创革命根据地。1931年3月,洞庭特区刚刚建立,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逸群指挥洞庭特区的游击队运用“敌来我跑,敌停我扰,敌退我搞”的游击战术先后摧毁了插旗、注滋口等敌团防武装,为新建立的洞庭特区补充武器弹药。有一天,正在磨盘洲休整的周逸群得知本地有一个叫何康理的人被冒充红军的湖匪“白狼”绑到了层山。周逸群问明情况后,认为这是争取群众信任的好机会,于是迅速制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营救方案。并亲率游击队员扮成“白军”抵达层山,遇上一名热心且知底细的群众,把土匪藏匿地点告诉周逸群“白狼”正带领十几个手下在窝棚中划拳饮酒,周逸群带领战士冲进茅屋,击毙了匪首。其他湖匪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并交出了人质何康理。周逸群和战士押送湖匪回特区机关,对在场群众说:“我们红军是人民群众的部队,来源于人民,更要保卫人民,回报人民。”群众听后都高兴得鼓起掌来。自此,红军声名远扬。
——张树芝在洞庭特区
这个故事说的是共和国著名少将张树芝回忆他在洞庭特区的艰苦日子。
1930年11月初,他所属的洪湖苏区江南游击大队和湖南国民党军李觉部,在巴华(巴陵县与华容县)接壤的跑马岭打了一仗。游击队被冲散后,他在一树林里遇见石华堰乡苏维埃李主席(李兆龙),由李主席引路把他和另一位同志带到了磨盘洲。洞庭湖方圆八百里,沿岸都有几十里深的芦苇荡。特区工作的同志就在这芦苇荡里的船上,张树芝被指派干些临时工作,他随队员钻进了林子,开始走的是沙滩,渐渐就是淤泥了。泥齐大腿深,好不容易才到特区政府(船上)。特区政府给他俩腾出两尺宽十多公尺长、带着拱篷的船,作为临时的家。为了生存,张树芝同特区同志每天出去打柴、摸鱼、放哨。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做饭时不能让炊烟冒出芦苇林。每次点火都得非常小心,总是一根一根地加柴火。用嘴吹,用衣服煽,有时烟熏得满眼流泪,满脸灰黑,和戏中的“灶神爷”差不多。那时恰逢湖区的腊月天气,他们每天都在冰骨头的淤泥中来往,拖着两条满是泥巴的腿。没有擦腿布,只好拾张芦叶抹掉腿上的泥,剩下的泥水被冷风一吹,皮就慢慢地皱了,不到五六天工夫,他们的腿就全裂了血口。看起来像蜘蛛网一样,长的短的斜的直的,有的还流着血。不管流血流脓,每天还得下水。每当冷水渗入血口,钻心地痛。有时咬咬牙挺过几分钟,就完全失去知觉了,直到完成任务再回到船上,才慢慢恢复知觉。在树上放哨的时刻也是最难熬的,他们选了一棵碗粗的白杨树,在顶上搭个架子,就成了哨楼。每天他们都要拖着两条泥腿爬到树上放哨。腊月的天气很冷,湖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当时他们每人只有两套单军衣和一套衬衣,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棉花。不上树身上都够冷的,一爬上树更是够呛。湖边风又大,吹得芦苇荡吱吱作响。开始几天还带一把芦叶擦擦腿,以后发现稀泥留在腿上还有点保暖作用,冷风不会直接吹到肉上,就干脆连泥也不擦了。即便这样,他们也从不因困难放松警戒,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警觉起来。由于洞庭湖里常有敌人的汽艇巡逻,岸上也有三五成群的白军骚扰,他们和外界的联系完全切断,积存的大米已快吃完,只能煮半锅饭半锅鱼,掺和着吃。几天后米全吃完了,只好光吃鱼。平常人们总把鱼当作上等美味菜来看待,也许有人会羡慕他们每天都能过着吃鱼的生活,实际上把鱼当饭吃是件非常难咽的。鱼里没有油盐,更没有一丝葱花或其他佐料。湖水煮白鱼,一揭锅盖,腥气扑鼻,而且还得快点吃,不然,一冷就更腥了。吃了两天后,一闻到鱼味就要呕吐,但饿得实在没办法,只好端起鱼碗再吃上两口,有时吃了又吐,吐了又吃。即便是再威武的小伙到这里也会瘦成“一包刺”(皮包骨),面对困难、面对革命,他从没有改变初衷、改变信仰,依然坚持、守望,直等到交通员接他们回大队,他才离开洞庭特区,执行新的任务去了。1950年,少将张树芝回家乡时,为我们写下这篇不能忘却的记忆——《在洞庭湖畔的四十天》。
君山区委党史研究室
2024年9月
延伸 · 阅读
- 2024-09-24君山区S509线公路安防精
- 2024-09-24君山区2024年农村公路安
- 2024-09-10新时代国医名师——吴淑
- 2024-09-05君山区数据局:“三心”
- 2024-05-30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 2024-05-29岳阳市君山区计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