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访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2023-03-25 05:06 刘广波 中国发展报道网
 刘广波
        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曾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在党委政府换届、两会期间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采取人盯人、技防人的战术,一次耗时半个多月,每年单是稳住一个上访户的费用就花不少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地方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联手,查获截取上访者乘车信息,导致曾经上访者正常出行受到影响,人生自由受到限制,有的还因此暴力围攻;更有甚者,动用警车围追堵截上访者,险些酿成人命……这些宁愿为了截访而不惜血本,也不愿对上访者的合理诉求耐心倾听、细心研究、热心回应的现象让人深思。
        强化为民导向,着力纾困解忧。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谁也不会没事找事地把上访当游戏来玩,群众费时、费力地上访,多是心有不平,有冤情。“人民信访为人民”这是工作理念,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守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各级要把推动“事要解决”作为工作落脚点,用心用情、诚心诚意纾民困、解民忧。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探索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提高为民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常态接访、定期下访、带案走访、重点约访和抽查回访工作模式,精益求精办理好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每一件投诉,用真情温暖每颗人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大信访”工作导向,在各部门、各行业建立起联动、联调、联防、联治、联创工作机制,打造信访工作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强化基层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现实生活中,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或态度冷落被置若罔闻,或者因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不了了之,让小问题日积月累成了历史遗留的老大难。有时候基层的干部也接访,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一拖再拖、不给答复,就是推来推去,打太极,以不清楚、不知情、不掌握等各种借口不予解决,甚至从刚开始的置之不理到最后的强词夺理,让政府失去公信力,逼得上访者逐渐走向党委政府的对立面。群众为了讨个合情合理的“说法”,就不得不越级上访。其实,只要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哪怕是一部分合理的,如能及时得到解决,也不会出现反复上访、缠访、闹访和人命。基层是信访工作的主阵地、主力军,必须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使矛盾消弭于基层之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要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信访工作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实现力量、阵地、机制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接诉即办”,注重“未诉先办”,充分利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解纷资源,推动复杂事项多元化解,常态化倾听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切,认真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强化创新导向,推动责任落实。新时代下,我国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叠加期,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多样,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因势而上、顺势而为。要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建立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一网式”管理机制,全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信访服务,最大限度减轻“访累”。要加大人民建议征集力度,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引导群众建言献策,收集反映社情民意,辅助政策改进完善,促进党委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要抓住“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到上级信访部门一对一接待来访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愿、点对点化解矛盾纠纷,听听民生民情民怨,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实效上反思主政地区堵点痛点问题,把宗旨意识、为民情怀体现到工作实践上,坚定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提升工作质效。
编辑 杨青青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